联系方式
传真:
联系人:曾老师
手机:13769171698
地址:昆明市金马碧鸡金碧商场广场B4区
协会位置
点击查看大图
协会动态
学员心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员心得 >>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学员心得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现在流传的陈氏太极拳主要有小架和大架,各有一路和二路。但在历史上原来只有一种,并无小、大架,新、老架之分,甚至连这些名称也根本没有。由于陈氏十四世祖陈长兴家贫,终生以保镖糊口,其子陈耕耘幼年随其父学拳。后因其父长期保镖在外,只得跟同村中父老习练,及至成年,遂有友人亦邀外出保镖以谋生。当时陈氏十四祖陈有本在陈家沟东八里的北平皋村君博家设馆授艺,陈耕耘为了明确自己的功夫,临行前就来陈有本处说明情况。陈有本根据实际需要,免于发生意外,追加功夫,在其原有基础上加以改动。除把架型放大外,突出了爆发劲、震脚等,将近一年,才放其出外保镖。所以,陈耕耘所传的拳,后人称为大架。陈有本所传原练的拳称为小架。

 1.小架动作圈子较小也称为“小圈拳”。但实际上小架架式古朴伸展、宽大,旋曲折叠,开合相寓,收放并用,实际小架不小。传至陈有本族侄孙陈鑫(18491929年)。陈鑫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了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现今传下来的陈氏小架有一路和二路,其代表是陈立清师太。

2. 大架架式中正,舒展大方,且文献资料也较多,目前流传较广。其套路也有一路和二路。

3. 另有一种由陈有本的弟子陈清萍创编的,架势小巧紧凑,动作缓慢,圈多复杂,从温县赵堡镇传开,后人称为“赵堡架”。

 不管是小架还是大架,陈氏太极拳都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练拳时要求顶劲上拔,全神贯注,意贯指(趾)梢,疏通百络,内养精神,不使蛮力,以意气催劲,至柔至刚。可以说太极拳是意在神,动之以形,养在精,练之以气。

2.以腰为轴,螺旋运转。劲走缠丝,称为缠丝劲。它是陈氏太极拳的核心,精华。缠丝劲有顺缠,逆缠;内缠,外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等之分。但归结起来只是顺缠,逆缠。其它缠法只是根据方位上的不同而命名的。以云手中的右手为例。当右手从右胯外向里(即向左)沿中线向上,将至肩高时,可以说是向内缠,也就是顺缠,右手继续向外(即向右)往下至右胯外时,可以说是向外缠,也就是逆缠。但在楼膝拗步中右手从右肩前向里(即向左),沿中线向下往右胯外,这也是向内缠,实际是逆缠。右手继续向外(即向右)朝上至右肩前,这可以说是外缠,实际是顺缠。简单的说,以拇指领劲向上往外旋转,使掌心向下的转为朝上的是顺缠。以小指领劲向下往外旋转,使掌心向上的转为朝下的是逆缠。

陈氏太极拳中的内劲就像一根丝,螺旋缠绕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动作套路中。

3.或外柔内刚,或内柔外刚;刚柔相济蓄发并用。

4.动作与呼吸、行气、运劲相结合。

5.快慢相间,匀清自然。陈氏太极拳的动作运行有快有慢,像一段音乐,富有节奏韵律。

陈氏太极拳一路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二路则以刚为主,以柔为辅。二路又称“炮捶”,其特点是:发劲、震脚动作多;动作比一路快、刚,爆发力强;“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势如排山倒海,气吞山河。

↑上一篇:太极拳中的血与液
↓下一篇:陈氏太极拳走出国门、广传海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