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络是养生的基础
太极拳的养生锻炼过程中肢体的运动就意味着经络气血的贯通,而身法则意味着气血阴阳的调整。例如:肩背部的督脉、胸腹部的任脉、腰部的带脉、上肢的三阳脉、下肢的三阴脉,都与身法和肢体的运动和调整有关。因此,练太极拳时对周身各部位皆有要求,如提顶、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肩、坠肘、展指、舒掌等等,总的要求身法是“中正安舒”四个字,但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理解却非易事,有时过分强调要求会使练习者如坠雾中。为了使练习者练习太极拳时身法达到“中正安舒”的要求,打出太极拳的韵味,而又不致使练习者觉得太极拳难学,特规定了“三线”要求。
水平线:目的在调理三阳脉,即在运动中,头部运动的轨迹在一条水平线上,除下蹲动作外,不可上下波动。为了防止练习者练习时头部轨迹上下起伏,提示练习者假设头顶上有碗水,要使水不洒出,头部应尽量保持水平运动。
垂直线:目的在调理任脉、督脉,即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躯干要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避免前倾后仰。
弧线:目的在连接三阴三阳脉形成循环系统后,即手臂运动的形式为平圆、侧圆、立圆。“三线”的要求具体、形象,能使练习者通俗易懂,避免了太极拳“中正安舒”抽象的身法要求,使练习者可望也能及,健身效果非常好。
中医学认为,经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通经络、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元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二、气血是调节的灵魂
练太极拳时,在全身放松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有柔有刚、富于韧性。它的动作要求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速度要求有快有慢、快慢相间;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立身,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使全身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得到锻炼,产生疏通经络、流畅气血的效果。实验研究发现,练太极拳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并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练拳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只要意到气就到,气到劲也到”,就能“以气运身”。“意”为“心”控制着“气”,“气”是指通过神经和体液性调节传递高级中枢的信息,调节体内的营养物质、氧气的供给,以提供能量;以气运身是指神经、体液调节的信息和能量供给躯体、四肢,使其产生相应的代谢变化和运动变化,可谓“气到劲也到”。由于躯体(包括内脏)和四肢运动与代谢的变化,必然产相应的反馈信息,以调节大脑中枢的活动状态,而大脑中枢再来调节躯体、四肢的运动,使肌肉运动更加协调、敏捷,从而得到更充分的营养和氧的供应。长期练拳能使肌纤维逐渐变粗,肌肉中的结缔组织也逐渐增多,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更加结实、丰满。
有实验证明:练拳者弯腰时,能以手触地者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不练拳者,尤其练拳的老年人(岁),其脊柱活动与外形较一般人为好,骨质疏松与腰椎变形的发生率也较低。
另外,从现代运动重力生理学角度看,我们认为,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肌群和肌纤维都参加活动,使肌肉发达、柔韧而富有弹性,增强收缩能力。由于肌肉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促进了骨骼的血液循环,使骨的新陈代谢加强。又由于太极拳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使骨骼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断地做螺旋式弧形动作,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所以练太极拳能使骨质坚固、关节柔韧性增强、肌肉运动有力而协调。对老年人有抗衰老作用,对青年人来说,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使身体健壮。
↑上一篇:太极拳是一种全科疗法 |
↓下一篇:有利全身的养运动 |
电话:0871-63836818? 传真:0871-63836818 ? 地址:昆明市金马碧鸡商场广场B4区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98号 ? ? ? ? ?滇ICP备10200301号-2 技术支持:天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