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传真:
联系人:曾老师
手机:13769171698
地址:昆明市金马碧鸡金碧商场广场B4区
协会位置
点击查看大图
协会动态
学员心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陈氏太极技法 >> 陈氏太极拳腹式呼吸论...陈氏太极技法
陈氏太极拳腹式呼吸论

    陈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指的是在太极拳运动时所采用的腹内气机聚合与鼓荡,构成了以腹式呼吸为主体的腹内气机腾然的运动方式。从而促进腹部松静与内气的团聚能力,以求尽快进人“出肾入肾”的最佳状态。

    腹式呼吸方法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人体吸气时,小腹向外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收敛,这种呼吸方式称为顺呼吸;另一种是人体吸气时,小腹随着内气纳入,向内收敛,呼气时随着气机沉降于小腹,小腹同步聚合而微有沉意,一般称之为逆呼吸。前者多用于初级架,后者多用于提高架与功夫架。

    陈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是修炼身体内部气息和增强元气的主要手段。它来源于古代时期的导引术和吐纳术,二者在我国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早在我国公元前的《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就有所论述。西汉初年淮南子刘安创编了一套“六禽戏”,东汉末年又经著名医学家华佗改编为“五禽戏”,这些都是内功和气功的鼻祖,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导引,又称为道引,就是通过运动肢体,从而达到形神协调的健身方法,属于古代气功中运动的范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这既是导引术中的要点所在,又是陈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以形导气”的必经之路。

    所谓吐纳,吐为出,纳为入。吐纳指人体之内的气与劲出入,原是人体的先天本能,也是古人说的“人在气中生,气在人中行”的自然现象。《庄子》刻意篇有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事,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由此可见,炼气与导引、叶纳之术密切相关,以呼吸而炼之求得腹内浑浊之气随呼而吐出,清新的太和元之气随吸而纳人体内,从而达到吐故纳新和壮大内气的效果。

    向此不难看出,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与气功的呼吸方法是同出一源的,不过太板拳要求的是“动中求静,静犹动”’姿势繁复,同时还要求动作规范而准确,进行以形导气的周身运动。为此,要求初学者首先要把外形姿势大体记熟后练习准确,使动作连贯起来,呼吸可以光求白然,只须“意想腹部”地聚合就可以厂,待拳架纯熟以后,再配合练习呼吸。

    一般的气功,则是在静中求功的基础上,姿势单纯,方法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从练习的一开始就可以讲究“调息”“意守”和“息调”等。此外,气功的呼吸频率等和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在缓、匀、细、柔、均的程度上,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气功的呼吸(一呼一吸)一次可以长达一分多钟,而陈氏太极拳的呼吸,则要求随着动作的开合、催领和传递旋转,及其姿势的起、承、转、落或折叠蛹动同时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调整呼吸的节奏和频率,促使体内的气息增加与充盈。换句话来讲,太极拳动作中呼吸如果过于缓慢则会导致气机呆滞、身体僵硬,关节转动不灵,来脉转关不真,很难使动作做到松柔圆活。所以拳论有云:  “在气则滞,在意则活。”

    陈氏太极拳的腹部呼吸运动,更有助于打通脉络调节神经,使内脏在运动中起到气机摩荡和肢体的自身按摩作用,这样气血能够达到畅通无阻,促进新陈代谢的完成,同时调整全身窍位和毛发孔的同步呼吸,进一步使动作与呼吸自然协调配合,从而增强身体内部气息的凝聚力和运转能力,渐悟“表里一致,形神兼备”的情与境。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主要以腹式呼吸运动力主,其中腹式呼吸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方法,二者都是“以意调息”的呼吸模式,同时都在借助体内横隔膜的升降过程与背胸及腹部肌内的弧形松沉和蛹动旋转相配合,引导气息向脐内和命门之问(即丹田)的神经网络凝聚,产牛冲震现象,使“命门火常炊、肾上腺素常旺”;从而促进腹内气机的腾然之势,加强血液循环的能动性,改善体内物质分泌方式,有利于助长内气的潜转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对防治慢性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要求十分严谨,它是根据功夫的精进程度与不同层次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1.自然呼吸阶段。

    2.动作与呼吸相配合阶段:手足上抬时为吸,下落时为呼;动作合时为吸,开时为呼:

    3.注吸不注呼:呼气自然:

    4.注呼不注吸:吸在其中:

    5呼吸自然等五层功大循序渐进。

    此外,陈氏太极拳关于论述呼吸方法的主张,还有“虚领顶劲”“准头纳气”“腧口纳气” “皮毛要攻”“气沉丹田”,“气意鼓荡” “出肾入肾”和“气遍周身”等说法。

    虚领顶劲:要求头部的前顶与后顶之劲—“起微微向上领起,在百会上方碰在一起合住劲,领起周身精神,使脖后两条大筋竖直(两条大筋中间的无筋处是中气的主要通道),同时松紧得当,不可硬向上顶,谨防头颈信滞。

    准头纳气:准头位于鼻尖正中微下方,注意此处纳气则会心作鼻孔吸气,有助于上丹田的气机纳收与潜转,并能促进心气下沉积横脑膜的下降效果,有利于中气的团聚与潜转。

    腧口纳气:在松肩垂肘、含胸塌腰和束肋合腹及负阴抱阳的基础上,利用命门吸肚脐呼的方法,引导脊背诸腧()口随着身体动作的开合,同时张驰、吞吐有序,以助背部阳经之气上运,促使牵动往来气贴背的完成。

    皮毛要攻:所谓攻,就是竖的意思,是指在全身肌肤放松缠绕运动过程个,使卫气增强,周身毛发进然竖起,并引导毛孔随着周身肌肉的松动缠绕及动作的开合和呼吸的过程,有弛张吞吐之感觉,形成了陈氏太极拳毛孔呼吸的能量。

    气沉丹田:是指身桩端正,中气贯串,腹实胸宽,用意识引导呼吸,息息归根,似乎有内气徐徐送往腹部与命门之间(前七后三)的感觉,决不可使力硬压小腹,但又要做到束肋合腹,确保以意行气(身功、心静、意专、气敛、神舒)十分自然。

    气育鼓荡:是指腹式呼吸运动中,利用横隔肌的升降活动,引导肺部和腹肌有规律地收缩及舒张,以便调整腹体的聚合达于自然化的需要,逐渐形成腹内“气机鼓荡、腾然有序”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腹内之气充盈后,向命门形成冲震作用,任督二脉之气方能做到升降协调自然。与此同时,注重周身的旋转、蛹动及动作的开合与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用于加强丹田的运聚能力,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决不可急于求成,以防产生弊病。

    出肾入肾:这本是描述丹田气机克盈后的运聚表现,在腰劲旋转的基础上,利用肾气滚动为主要动力,以双腰隙为出入劲的门户,同步互相催领传递,引导两肋部像鱼鳃一样开合、吞吐、转动。 

气遍周身:是指在掌握气沉丹田和出肾入肾的基础上,随着肢体动向的错综(两卦)交换,促使呼吸与身体内部气机潜转协调一致,元气充盈,肾气增强,中气的旋转幅度加大,渐悟“气遍周身不稍滞”的感觉。

    陈氏太极拳所采用的胺式呼吸方沾,要求气机向下沉降,同时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步做到“深、反、细、均、缓、柔”.从而达到吸气时“气结中亩”,呼气时“气聚中穴”,保持“胺实胸宽”的状态,即把胸部由于运动而引起的散乱之气和紧张状态运转到腹部,待气机聚合后冲震命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丽又充实。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发展呼吸肌的机能、改善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及血液的吸氧()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构。因此,常年练习太极拳的人,呼吸频率会减慢,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比一般人大,出于练拳时做到了息息归根、意在丹田,因此,运动时汗流而气不喘,是一种难得的增氧()运动。

↑上一篇: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
↓下一篇:陈氏太极拳的发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