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维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 这枝百花园中的奇葩,以它特具有的如云如水,无常形,无常势。刚柔并济的拳法,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太极拳的流动就是一幅生命的长卷,上善如水,至柔至刚,虽无形而能随形,虽平和却能生万物。平和养无限天机。这是一种人的“哲学”,它的舒缓体现出它对万物的包容和从容。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袭沿袭,经久不衰,不断发展,更是在采集众家武术之长的基础上,吸引了太极文化的精髓和儒家中庸理念及道家的养生,中医的经络学等理论,形成特有的太极文化,包含了道易、养生、技击、国学、中医、经络、易经、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种过去只有武术家重视的项目,由于其健身的目的,而“飞入寻常百姓家”。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如何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太极文化的渊源
道家在三千年前走上舞台,老子,这位道家的创始人,为后人留下了完美体现中华太极文化的经典文本《道德经》,其中充满了中华太极文化的智慧。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衍生了人类及世界间万事万物。黑白相拥的画面,乃是宇宙万物运化的全息稳态模式,它极为深刻地概括了阴阳易理,生动地表示了宇宙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圆圆的太极图,一条白眼阴鱼,一条黑眼阳鱼,鱼头鱼尾互相环抱,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亲亲和和交游互回,并处于一个有机整体“太极”里。有人说:练太极必须懂得《周易》,因为《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而太极阴阳学说,又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根本。《周易》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太极学说。《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指阴阳。而《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深”。这两句话都涉及宇宙的本体。太极图以黑为阴,以白为阳,黑白相依,相抱不离。阳变阴合,而生水、水、火、土、金、木。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
太极仅从字面上看没有太多的意思,至高至大,至广至简的太极,实际上就是一个和谐。太极图巧妙地把太极、阴阳、五行、四时,万物联系起来,高度凝集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太极不是说拳术,一种方法、一张图型,而有形无形,自觉与不自觉的一种根本世界观,黑与白、阴与阳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太极拳文化节,而是要表达一个大太极。
太极的最后,是要达到天地人的最和谐。
二、太极的健身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的古国,给人类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健体养生之道。道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阴阳失调所致,而治疗方法多是用平衡阴阳,以调整其阴阳使之平衡。陈氏太极拳,调整阴阳的功效十分明显,在“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的原则下,强调气沉丹田、含胸塌腰、肩肘胯都要松沉,以及发劲松活弹抖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锻炼,使内脏自我按摩,从而使大脑涤虑,以拳炼精,以拳引气,以气引血,气引血行,使气血下行,以达到气血平衡,身心平衡。而太极拳所讲究的“缠丝劲”,要求拳式动作不论大小、快慢、开合都要走螺旋式的运动形式,使人体从腰和丹田(太极核)到四梢,不论脏腑、肌肉、韧带、关节,从躯体中枢,以至无微不至的毛细血管都在非顺即逆的反复旋转中运动,缠来缠去,拧来拧去,左绕右绕,“非圆即弧”“处处走螺旋”,以调整人体全身平衡信息的重要平衡系统,从而起到流通经络的健身作用。
三、太极拳的拳理
陈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是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陈多太极拳图说》中说:“夫理者,人所得于天以为性者也,自古圣贤帝王,其淑身淑世皆本此一个理,岂至于拳艺另有一理乎。何世之运动家不研其理……运动者,没能顺其性之自然,行其势之当然,合乎人心之同然,而深究理之所以然则得矣,故善学者以理为高,不言气而气自在其中矣(理顺则气亦顺)。”太极拳要求刚中寓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时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在太极拳习练时,其要求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松静自然,这样才能消除心理的紧张,使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本”就是本源、根本,即肾中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和发气之源。肾气足则五脏得养,心、肝、脾、肺、肾各司其职,故能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本源之二,是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
综上所述,注重太极文化的传授,就能更好地把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瑰宝,理论博大精深,深奥无比,融拳法、功法、修身、技击于一体,加之由于其固有的健身目的,钟情于太极拳习练的人越来越多。当今时代,科学昌明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越发意识到生命和健康的宝贵。太极拳这一古老拳种,正是以其科学的方式养生、祛病、减压功能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最佳运动方式。所以,追求的人多,太极拳功能应用的变化,成了一些商业化追逐利益的工具,其表现有二:
一是良莠并存的传拳者和单纯的商业化动作;
二是审视太极拳的非文化视觉。缺乏太极拳文化底蕴的审势,缺乏拳理拳法的传授。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自我保健的世纪,更是促使人的心态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统一,而能使这种统一的,当属太极拳,这是由于它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功能所决定的。
文化和文明,是人类创建和谐社会共同需要的东西,它蕴含阴阳互变、刚柔相济,随曲就升,以柔克刚等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太极体,对一个人讲,心态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所以,不能仅仅把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来传播,而要注重太极文化的传授,单纯地为拳而教拳,就是要让习练者在锻炼的同时进行心性的陶冶。
太极拳不仅仅是拳、武术,是自然、是医学、是和谐、是艺术、是修炼、是兵法、是科学、是文化。
↑上一篇:首届太极拳传承人 |
![]() |
↓下一篇:第六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我省再创佳绩 |
电话:0871-63836818? 传真:0871-63836818 ? 地址:昆明市金马碧鸡商场广场B4区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98号 ? ? ? ? ?滇ICP备10200301号-2 技术支持:天人网络